(劉穎報道)2016年12月1日是第29個“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攜手抗艾,重在預防。
艾滋病全名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病毒)引起的慢性傳染病。HIV主要侵犯、破壞CD4+ T淋巴細胞,導致機體細胞免疫功能受損乃至缺陷,最終并發各種嚴重機會性感染和腫瘤。艾滋病首要經性接觸、血液及母嬰傳播,當前艾滋病防治工作進入新的階段,預防是防治工作的重要內容。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抗體檢測可用于HIV感染的診斷、監測和血液篩查,我國的常規HIV抗體檢測程序分為篩查試驗(包括初篩和復檢)和確證試驗,但在日常檢測中仍不可避免地出現篩查試驗陽性-確證試驗陰性,即篩查假陽性現象。多年來研究者已發現患有血液惡性病變、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發性膽汁型肝硬化、酒精性肝炎、多發性骨髓瘤、腎移植或慢性腎衰竭、瘧疾或絲蟲病等的受檢者,血清標本都易出現假陽性結果。這可能由于患者自身免疫應答反應,產生能與HIV抗體發生交叉或非特異性反應原所致。因此,醫務人員發現HIV初篩陽性的標本要經過HIV抗體確證實驗再與患者及家屬溝通,避免給患者造成嚴重的心理恐慌,引起醫患糾紛和不良的社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