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榮峰報道)醫學上,癌是指起源于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是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一類。相對應的,起源于間葉組織的惡性腫瘤統稱為肉瘤。有少數惡性腫瘤不按上述原則命名,如腎母細胞瘤、惡性畸胎瘤等。一般人們所說的“癌癥”習慣上泛指所有惡性腫瘤。
惡性腫瘤傳統的主要治療方法有手術、放射、化療三大模式。近20年來,靶向治療、生物免疫治療、內分泌治療及熱療逐漸應用于臨床,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惡性腫瘤的治療方法,提高了整體治療效果。但是即使一個惡性腫瘤在早期階段已被廣泛切除,也不能說癌癥已徹底清除,人體、腫瘤、治療三者之間存在著極其復雜的相互關系。癌癥患者經治療后有三種可能的結果:①永久性治愈;②癌癥繼續不可遏制地發展而導致死亡,治療完全無效;③治療后經過一段明顯的緩解期后,腫瘤復發,轉移或出現新病灶,表明機體防御功能低下,而且發生對抗癌藥物的耐受性。當前西方發達國家癌癥最好的總治愈率已達60%以上。
一旦確診為惡性腫瘤,如何選擇治療方案是治療成功或失敗的關鍵。癌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無疑對提高治愈率至關重要,但不規范的治療,如早期乳腺癌等僅作局部摘除或局部切除,同樣會導致嚴重的后果,尤其是合理的首次治療非常重要。一般而言,對早期癌癥多選用手術和放射治療,可使90%以上的病人得到治愈。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如早期乳腺癌手術后根據病理檢查及基因檢測情況而聯合內分泌或靶向治療極大地提高了治愈率。對于中晚期癌癥多采用有計劃、合理的幾種療法結合的綜合治療,以達到取長補短,協同抗癌的作用,從而提高生存率與治愈率。治療方法不當,特別是首次治療不規范常導致治療失敗。確診惡性腫瘤診斷后,是先手術還是先化療或是放療?可不可以放療聯合化療?可不可以化療聯合靶向治療?是不是這些治療方法都用上效果就越好?尤其是初次查出癌癥后患者及親屬心理上存在極大的痛苦、慌亂及焦慮,很容易病急亂投醫。
醫學專科呈現出高度細化的趨勢,然而患者作為一個完整的生命體,其所患疾病可能涉及多種因素,由此牽涉到多個科室。尤其對于腫瘤患者,現階段對腫瘤的治療方法有很多種,每一種治療方法都有各自的優劣勢,往往病人需要的治療,并不是某一個單學科能夠達到的。因此,綜合各個學科的治療理念和方法,才能達到最好的療效,多學科團隊診療的模式就應運而生。
多學科診療模式(簡稱MDT)源于上世紀90年代,美國率先提出了這個概念,即由來自外科、腫瘤內科、放療科、放射科、病理科、內鏡中心等科室專家組成工作組,針對某一患者,通過定期會議形式,提出適合患者的最佳治療方案,繼而由相關學科單獨或多學科聯合執行該治療方案。而患者所要做的就是到腫瘤專科醫院就診,找到專業的MDT團隊并聽從治療建議。